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宜昌新区乘风蝶变 后现代大城扑面来

房天下综合整理  2015-11-16 10:11

[摘要] 后现代大城

宜昌新区乘风蝶变 后现代大城扑面来

宜昌新区乘风蝶变 后现代大城扑面来

【三峡商报】

宜昌新区乘风蝶变 后现代大城扑面来

“矗立在城市东大门的市博物馆不再‘高冷’”、“昔日荒地如今成”、“生态走廊绿意正浓,将开门纳客”……三年来,宜昌人民看到了如雨后春笋般的城市主体蝶变,也感受到了大美新区扑面而来的重生。

“一天一个样”,对于如火如荼的新区建设,这是不少“老宜昌”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简洁而又自豪。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在这片火热的土地上,一座新城,正以主人翁的姿态拔地而起。

2013年,宜昌新区建设浓情启幕,今年是“三年出形象”的展示之年,亦是实现“五年成规模”建设目标的强基之年。

在东站,这片城市“东拓”的主战场已初具雏形,8条主次干道大部分完成沥青路面施工,9月全面竣工;崭新的规划馆、博物馆赫然耸立;柏临河湿地、求雨台公园满园春色……在城东,绿谷成群,公园道路、山顶建筑基本完工,集居住、商贸、行政办公、旅游休闲等多种城市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型花园式新区迎面来袭……

在新区规划中,“城乡一体,产城共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字眼时常出现,走绿色生态建设之路,是新区崛起的翅膀。

漫步江南,两旁花枝招展,一眼望不到头的柏油马路干净清爽,宜昌新区的建设以“后现代”思维为引线,“路网、公建、安置、生态”同步进行,既保证了城市建设的活力,又圆了市民“园中城”之梦。

宜居之城,绽放之地。多年后,你漫步门前门后,或左或右,幸福会悄然而至……春潮正高涌,建设正酣畅,未来,我们静待梦里花开。

1 荒地展新颜 城市现雏形

从东站出发驱车十便来到了宜昌市规划馆,依稀记得一年前还杂草丛生的空地已经变了样,路网雏形已让城市骨架初现,几幢楼房已在不经意间“破土而出”,远远望去与不远处的高层安置楼房相比,规划馆不高却格外吸引眼球。

另一边,求索广场的机器轰鸣声也是不绝于耳,工人们挥汗如雨铺植草皮。在施工现场,黑黑瘦瘦的“90后”技术员余三权正在捡拾工地上的垃圾,“求索广场位于博物馆和规划馆之间,目前进行的是基础设施建设,挖掘机施工的位置将来是一个音乐喷泉。”据了解,求索广场的合同工期是18个月,现已施工一个多月。“求索广场,值得期待,建成后会很漂亮。”也许是长时间坚守在工地上,余三权的脸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此时,他的笑容让这些痕迹更加明显。

余三权是武汉人,爱人是宜昌小溪塔人,两人一直居住在武汉。因为宜昌新区建设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小两口干脆把家搬到了这里。在建设新区之前,余三权也是经常来宜昌,对于宜昌的变化,他深有体会。同样,在伍家岗片区的柏临河湿地公园,一派热火朝天,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施工工作,移植树木、铺垫石道、修建设施……柏临河湿地公园项目部经理吴宏伟告诉记者:“公园四大片区将有望在明年上半年全面竣工。柏临河湿地公园是‘宜昌新区’新型高尚居住区的示范项目,更是打造‘宜居宜昌’的核心生态工程。”

2 建设正酣畅 挥汗不言苦

10月中旬,记者在宜昌东站斜对面的同强路见到了城投公司项目管理三部技术负责人郑俊,身着白色衬衫,戴着一副眼镜的他,看起来斯斯文文,但皮肤黝黑,细问才知道,原来工地已经成了他第二个“家”。

今年33岁的郑俊,从大学毕业至今,就一直在和工地打交道,以前在外地,2013年进入城投公司后,他回到宜昌负责伍家岗片区的工程技术工作。虽然不是整天待在工地上干活,但他的工作一点也不比工地上的工人轻松。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郑俊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我手头上有四五个工程项目,都需要我来进行勘察、监督等方面的工作,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可能使工地不能如期开工,所以不能出差错。而我的责任就是保证项目可以顺利完工”,郑俊说。

从一个工地到另一个工地,勘察、发现问题、提供技术方案等似乎就是郑俊工作的全部。在旁人眼里,这份工作或许很枯燥乏味,经常写方案写到半夜,寒冬腊月还苦守在工地上,但对工程技术颇有兴趣的郑俊对目前的工作和生活感到很满意。“常年在工地上跑,对工地也有了特殊的感情,每个项目在我手上都是一个未出生的婴儿,在我们的努力下慢慢成长。看着一块工地从一片荒芜变成一栋大楼,我觉得是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郑俊在说这些话时,脸上满是自豪。

3 江南好风光 豪气踏江来

正是江南好风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宜昌奥体中心正如火如荼进行。据项目施工方城投公司奥体中心现场代表陈子西介绍,体育馆主体结构已经完工,砌体施工完成,钢结构吊装完毕,这个集合了篮球、排球、体操三大项目,可供8000人同时观看比赛的综合场馆,离建成投入使用又近了一步。除此之外,体育场基础施工完成30%;游泳馆场平完成,基施工完成35%;网羽中心场平完成60%;展示中心主体结构也已经完成。

这一切,在桥边镇住了30余年的村民张喜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今年50岁的他几乎每天都要去转一转,从当初的一片荒草地,到如今的初具规模,看着一天天“膨大”的宜昌奥体中心,渐渐合龙的宏伟至喜大桥,老人不禁感叹万千。

据大桥施工单位项目总工程师陈国祥介绍,至喜长江大桥大江桥有效施工15个月,仅猫道与锚碇同步施工,就节约工期3个月、成本上千万元。从开工到此次钢梁桥面合龙,工程量完成五分之四。陈国祥说,主桥合龙后,将转入桥面系及辅助设施施工。预计10月份铺装沥青,年底具备通车条件。届时,桥面、主缆都将披上“中国红”,门字形主塔呈现悬崖峭壁景象,彰显三峡特色。

4 棚改“加速度”托起安居梦

32岁的刘雨是棚改项目的受益者之一,再过一段时间她将和老公、儿子一起搬进东辰心语安置房,对于她来说,这里的环境比之前要好过上百倍,她也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畅想自己的新生活。

相比之下,老张更为幸福了。入住平湖馨苑三年,老张已经习惯这种敞亮舒适的高楼生活,那些年,“污水横流,地面塌陷”的日子一去不再复返。

今年5月,在全省棚户区改造的创新浪潮下,宜昌新区打破界限,让市民自助选择“安家”区域。目前宜昌新区已累计建设63个村居民安置房项目,其中怡馨小区、北辰明珠、九安城,石板山水缘、五龙阳光、共升东苑小区等项目已竣工或部分竣工,竣工交付房屋面积220万平方米2.1万套,完成投资133亿元。

从村落散居到住宅社区,从低矮院落到高楼林立,从一砖一瓦到精品工程,从独门独户到楼上楼下,入住安居房的村民经历了前几代人都不曾想象的变化,而这只是宜昌棚户区改造的一个缩影,刘雨和老张也是众多受益者其中之一。

随着棚改的如火如荼,大城安居梦,正冉冉升起。

【三峡晚报】

深秋,磨基山公园层林尽染,观景平台游人如织,一家家扶老携幼,欢声笑语回荡山谷。

规划展览馆屡屡“刷屏”,各路大V“惊叹”、“开眼界”后,在网络上置顶推介。

至喜长江大桥即将具备通车条件,奥体中心“花瓣”舒展,一中楼房平地而起……

“三年出形象”,发展气场已形成。宜昌新区建设成效明显、好于预期、快于预期,得到了市场各方、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

如今,一座“劳有多得、学有优教、住有好居、病有良医、老有颐养”的幸福新城崛起在长江之滨。

家门口工作机会多 家庭月收入翻一番

11月9日一大早,收拾好早餐碗筷,点军区黄家棚村黄华一家各自出门上班,他在建筑工地做钢筋工,媳妇在服装店上班,60多岁的父母亲也闲不住,一个照管工地建筑材料,一个在工地食堂帮厨。

近几年,点军区建设项目不断,给当地居民带来一拨又一拨的就业机会。点军大道、奥体中心、新一中、安置房建设……居民们就地就业,不仅能照管到家里,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这里以前是菜田,也是我们一家的主要经济来源。”黄华指着家门口围起来的工地介绍,种菜十分辛苦,凌晨4点装好菜,骑车到卷桥河渡口,乘船过江去售卖。如果在家里等菜贩上门收购,则价格被压得较低。

随着土地被征收,黄华在建筑工地上做起了钢筋工,勤劳肯干,做事踏实,虽然辛苦,但一个月可以挣到四五千元。“爸妈都说现在的工作比种菜轻松,一个工地上的工作结束了,马上就能找到下一个工地,他们感到很满意。”

黄华算了一笔账,与三年前相比,家庭月收入翻了一番。

每天穿行长江两岸 见证城市越变越美

汪燕每天乘坐27路上下班,见证了磨基山越变越美。“以前山脚下各种房屋、工地,一片杂乱,现在变成了漂亮的草坪、公园。”

接下来,磨基山公园将进行东、中、西三个入口的施工,同时修一条连接东部山谷与江南大道的公路,方便自行车爱好者可骑车游览磨基山。

每逢周末,曾被称为“龙须沟”的东山运河边,游人如织。这里如今花如彩带、绿如地毯,成了市民休闲的集散地。

据介绍,运河公园采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措施,保留并利用场地原有的大片水塘,种的植物能滞留和净化雨水,具有一定的雨洪调节功能。

深秋初冬,运河公园里红叶翩翩,汪燕和朋友们带着孩子,走走停停,一逛就是半天。“微信朋友圈、QQ空间都被运河公园刷屏了!大家都说太美了。”

道路通畅场馆齐全 市民生活越来越方便

“以前羡慕大城市艺术场馆多、教育资源好,所以毕业的时候都向北上广跑。”29岁的小崔选择留在宜昌。

如今回想,小崔很庆幸自己的选择。“现在宜昌的各项设施越来越齐全,并且还避免了大城市病,我觉得生活在宜昌挺幸福的。”

小崔家离新建的宜昌规划展览馆不远,上个周末,她特地去看新鲜。目前,规划展览馆布展基本结束,11月底基本具备开放条件。

该馆建筑造型从山形抽象出来,立面仿佛大型镜面水池,体现了城市山水特征。市民入馆只要扫描二维码,就有“美女”来解说。

据悉,宜昌新区累计建设公建项目20个,已竣工21万平方米,完成投资49.3亿元。三峡职教园已投入使用,奥体中心体育馆年内竣工,市委党校、老年大学、市一中、夷陵中学新校区、中心医院江南院区、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均按期施工。

此外,峡州大道、江南大道、点军大道、东站片区道路等一批快速路、主次干道建成通车,东山大道BRT项目正式投入运行,年内实现城市快速路网内环闭合。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宜昌人的生活将越来越丰富且便捷。

平均每天投资1亿元

日新月异,新区建设速度叫人惊叹!

“我在报纸上看到,宜昌新区平均每天投资1个亿,这个速度真叫人惊叹!”胡德才是荆州一位退休教师,来宜昌看望女儿。他说,来宜昌半年了,新区变化真真切切是日新月异。

宜昌新区建设启动以来,新建和续建项目共316个,计划总投资208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806亿元,平均每天投资1个亿。

如此高效的推进速度,得益于宜昌新区体制机制创新。

不仅如此,不同于其他城市新区建设,绿色、生态、后现代,宜昌新区突出理念思路创新。

依山就势,绿色生态,宜昌新区坚定不移贯彻后现代理念,注重城市个性和特色,依据片区自身特点,体现依山就势、高高低低、起起伏伏的建筑风格,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坚持“城乡一体,产城共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智慧新区。

在建设标准上,顺应后现代、低碳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等新理念,提升了新区建设的品味和档次。

截至目前,宜昌新区累计建设市政基础设施项目127个,完成投资230亿。道路建成通车136公里,其中快速路44公里,主干道86公里。

实干所迸发出的建设活力,离不开科学的方式方法。

宜昌新区推行“项目制管理、方案化操作、责任人推进”工作法,建立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联系驻点新区项目工作制度,推行“主动服务、积极争取、紧密协调”工作法,确保领导决策和推进任务落实到位。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