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至喜长江大桥7.18通车 给宜昌带来什么?

房天下综合整理  2016-07-18 10:07

[摘要] 今天(7月18日)上午,至喜长江大桥正式通车试运行。它改变了宜昌主城区一桥过江的历史,连接大江两岸,寄寓着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的梦想。

今天(7月18日)上午,至喜长江大桥正式通车试运行。它改变了宜昌主城区一桥过江的历史,连接大江两岸,寄寓着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的梦想。

从大桥孕育之初到建成通车,既有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期许,也凝聚了多个部门和建设者的心血,托付着宜昌百万市民的希望,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造就了这一座通向城市未来的大桥。

至喜大桥打通任督二脉 翻开大城新篇

空中看至喜大桥。记者朱延筠 摄

大桥通车 优美大城轮廓初显

一江两岸渐近,大城触手可及。

从江北主城区走上至喜长江大桥,跨江而过直奔点军大道上段。转过立交,江城大道就在眼前,从这里可奥体中心、市一中新校区。

3年前的今天,2013年7月18日,湖北省政府正式批复宜昌新区建设总体方案,宜昌新区建设全面启动。

按照新区规划,将依托现有建成区,实施渐进式拓展,以长江为发展主轴,形成“一带、多廊、十片、多中心”的结构布局。“一带”,即形成沿江发展带;“多廊”,即建成多个城市发展廊道;“十片”,即开发十个功能片区;“多中心”,即以卷桥河会展中心为核心形成江南中心,以中央商务区为引导形成东站中心,与老城中心形成“三心”鼎立格局。

在这片蓝图上,至喜长江大桥无疑是重要的节点,它作为宜昌主城区“内中外”快速路环网体系的集点,与夷陵长江大桥、即将开工建设的伍家岗长江大桥构建完整的过江通道系统,形成了宜昌新区发展建设的重要支撑。

凝聚合力 宜昌速度新区缩影

从申报到审批,用时18个月,创造了长江沿线同类工程审批的快纪录。从2012年11月18日正式动工到2016年7月18日竣工通车,仅3年零8个月,一座创造了多个国内之的长江大桥就矗立在世人面前,创造了享誉业内的“宜昌速度”。

至喜长江大桥的这种“宜昌速度”,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对于宜昌大城建设的竭力支持,也展现了全市上下一心对现代化特大城市的执着追求。

回望宜昌新区启动建设的三年,至喜长江大桥的建设,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从2013年以来,宜昌新区以每天投资一个亿的速度,实施市政基础设施项目127个,完成投资280亿元,在建道路桥梁233公里,已建成通车或基本具备通车条件146公里,城市“内中外”快速路环网体系的内环基本实现闭合。

规划展览馆完成布展免费对外开放;博物馆新馆、奥体中心体育馆主体完工;市一中、夷陵中学新校区9月即将建成投入使用;老年大学、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竣工在即。3年来,实施公建项目24个,已竣工2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78.4亿元。

“六大水系、八大公园”生态景观雏形初现,绿道系统建设全面启动,中建·宜昌之星、新华园、江南生态新城、环城南路历史文化风貌街、沙河片区综合整治开发等一大批社会投资项目正按计划强力推进。

大桥为笔 绘就新区宏伟蓝图

为保护长江生态,多次更改建桥方案。创新排水方案,不让污水入江。电脑控制照明,避免直射江面。至喜长江大桥不仅是城市的交通通道,更是一带生态廊道。

为城而美,因城而兴,至喜长江大桥的建设,正是“绿色决定生死”发展理念融入宜昌新区建设理念的好诠释。

通过牢固树立绿色生态后现代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规划引领,宜昌新区建设坚持用国际视野和一流标准,紧跟时代步伐把握全局,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推进,引领和助推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

今天不一样,明天更不同。至喜大桥的通车,吹响了宜昌新区建设加速推进的激情号角。城市骨架不断生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宜昌正昂首阔步向着现代化特大城市迈进。

作为宜昌特大城市建设的引擎和旗帜性平台,宜昌新区将以大桥为如椽巨笔,徐徐绘就一张300万人口,300平方公里的大城宏伟蓝图。

以上来自《三峡晚报》

聚焦至喜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五问至喜长江大桥

“既大又强,特优特美”,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在追梦的旅途中,至喜长江大桥,连通江北江南的交通,拓展城市发展的空间,为大城愿景的绘就,搭建起坚实的发展基石。

2001年,夷陵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但如今,由一座大桥连通江北江南的交通,已不能满足宜昌发展的需要。

过江通道的建设,成为宜昌跨越发展的必然。北接西陵二路,南连点军大道,短短5的,至喜长江大桥快速地将新区与老城连接在一起,出行变得更加便捷。

至喜大桥打通任督二脉 翻开大城新篇

至喜长江大桥通车,将给宜昌带来什么?

根据《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中心城区将形成沿江带状多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城市主要沿长江城镇聚合带布局,形成沿江分布、垂江拓展的发展格局。宜昌新区发展目标:到2015年,新区实现10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覆盖,搭建起200平方公里大城市框架;到2030年,城区规模实现300平方公里、300万常住人口框架。

要实现这些目标,主要的是拓展城市“大骨架”,根本措施,就是通过建设“宜昌城市快速路网”迅速构建城市骨架,明确城市发展边界。

至喜长江大桥、伍家岗长江大桥作为“宜昌城市快速路网”控制性节点工程,按期建成通车后,将把城区五大组团有效连接起来,再配以相应的城市主干道,宜昌现化化特大城市骨架便初步形成。

一座桥改变一个产业,一座桥改变一座城市。

至喜长江大桥的贯通和循环线路的形成,将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促使经济发展重心逐渐南移,点军区必将成为城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同时,规划桥梁的建设,将实现中心城区、点军、西、伍家岗等地的经济发展全方位联动,使宜昌城区经济发展一体化、均衡化等趋势明显,加快宜昌迈入现代化特大城市的步伐。“不在水中建桥墩,‘一跨过江’,既使中华鲟洄游不受影响,也保证了长江航道不断航,……”市住建委总工程师、大桥办主任袁庆华感叹,建一座桥不难,建一座高质量的“生态桥”,就得绞尽脑汁。

大桥上的照明设计充分考虑到是否会影响到中华鲟等鱼类的习性,采用LED照明灯,用电脑控制光线角度和强度;每段箱梁的两侧,都预留了凹槽,相邻箱梁的凹槽能对接相连,形成一条管道直通引桥流进城市排污管道……

如今,大桥的建成未触及长江生态丝毫,建设者们创新思维,反复实验,探索新方法、新技术,进一步保护着长江的生态。

“至喜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不仅为在建或即将建设的大桥提供了可借鉴、可创新的样板,而且还将推动整个城市建设乃至城市发展迈向新的历史阶段。”袁庆华动情地说道。

至喜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无疑已经成为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关于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治理“宜昌试验”,推动建设“生态长江、绿色宜昌”的生动实践,必将助推宜昌实现更高水平的绿色发展。

展望未来,宜昌奋进的脚步仍在加快。

顺江而下,距离至喜长江大桥15公里,伍家岗长江大桥已获国家批复,今年年内即将动工建设,宜昌实现跨江区域协同发展,将再添新引擎。

根据《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宜昌还将新建伍家岗长江大桥、红花套长江大桥、白洋长江大桥、百里洲长江大桥、西陵一路过江隧道、陡山沱过江通道。届时,宜昌市境内过江通道密度在同类城市中居于首位,城市快速过江通道和南北交通大循环格局将全面形成。

此外,在更广的范围内,以宜昌为节点,统筹推进公、铁、水、空、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建设与衔接,推动实现市域内交通以及与三峡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其他重点城市间交通的互联互通,未来依托12座跨江大桥和过江通道,全盘托起宜昌的区域中心格局。

以上来自《三峡日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